Sunday, April 29, 2007

解铃还须系铃人:新闻出版总署和邬书林都还有机会

浦志强


章诒和先生就邬书林“因人废书”言论的抗议声明发表后,各界对她的关切正以不同方式传递过来。上海作家沙叶新、北京学者陈小雅分别撰文对其表示支持和声援,北京学者余世存来信表达了他的敬意。继南华早报率先报道“禁书”事件后,香港明报、中国时报、美国之音和世界日报等港台其他媒体和海外媒体也纷纷做出了跟踪报道。对于各界的关注,章先生深表谢意。

大陆传统媒体对这一热点话题,仍在习惯性地保持沉默。事实上,国内媒体不乏一流采访人才,而且同样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觉,集体失语道出了整齐划一开“天窗”的真相,只能说明目前的舆论环境极其恶劣。我甚至认为,国内不少媒体的总编辑,日常工作几乎只剩下以“毙稿儿”来把握舆论导向了,他们并不需要布置选题安排采访和抢发真正的新闻,他们只需要告诉记者哪些是不能采访的,以及就算采访了也不能发表就足够了。应当说,在沙叶新先生的声明发表之后,国内媒体任何争取报道空间的努力,都弥足珍贵令人敬仰,因为堪称严酷的媒体管制,并不是你们自身过错所导致的。

在声明发表的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为外国驻华记者和驻华使馆新闻官举行的新年招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非常欢迎外国记者来华采访”的立场,这是因为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报道“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他请大家放心,“中国开放在逐渐扩大,改革在逐渐深入,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的渠道肯定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多,大家的采访会有更多的便利。”他承诺政府为海外媒体提供的采访便利,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再度收回。我认为,刘建超的表态与温家宝勉励作家“讲真话”是一脉相承的。虽说温总理心软邬署长手硬,但在反右五十年后的2007年,我还没发现领导人广开言路的呼吁,有任何“引蛇出洞”的迹象。

我还注意到,此前湖南郴州当局新官上任,为省级以上媒体报道当地负面新闻的记者设立了“舆论监督奖”,此举招致了广泛的批评。概因最方便反映本地政情社情的,是本地媒体而非“省级以上媒体”,排除了本地记者获奖资格的“德政”,不小心露出当地政府叶公好龙的马脚。我们相信,“郴州经验”不应在新闻出版总署身上复制,包括邬书林在内领导人理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天分,应当有能力摒弃钳制言论掩耳盗铃的惯有思路,用服务于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理念,将该署的立场统一到刘建超代表国家表述的开放立场上来。

因此,当务之急是赋予国内媒体与国外同行同等的“国民待遇”,政府应当以其对新闻自由、创作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切实尊重,兑现毛泽东五十年前开出的那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支票。就新闻出版总署和邬书林而言,应当立即收回成命,首先解除对《伶人往事》等八本出版物的封杀令,进而清理已有侵犯新闻出版自由的违宪陋规。

假如真的能在言论开放的征程上迈出第一步,邬书林先生同样有机会把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而且不是以有“污”书林的名义.


2007. 1. 24

No comments: